產品分類
-
實驗室儀器
按功能分
- 提供實驗環(huán)境的設備
- 分離樣品并處理設備
- 對樣品前處理的設備
- 處理實驗器材的設備
- 保存實驗樣品用設備
- 計量儀器
- 培養(yǎng)孵育設備
- 基礎通用設備
- 通用分析儀器
- 樣品結果分析
- 1. CO2培養(yǎng)箱
- 2. 動物細胞培養(yǎng)罐
- 3. 封口用
- 4. 發(fā)芽箱
- 5. 孵育器
- 6. 發(fā)酵罐
- 7. 恒溫槽、低溫槽
- 8. 恒溫恒濕
- 9. 培養(yǎng)箱
- 10. 培養(yǎng)架
- 11. 人工氣候箱
- 12. 水浴、油浴、金屬浴
- 13. 搖床
- 14. 厭氧微需氧細胞培養(yǎng)設備
- 1. 比色計
- 2. 測厚儀
- 3. 光度計
- 4. 光譜儀
- 5. 光化學反應儀
- 6. 電參數(shù)分析儀
- 7. 檢驗分析類儀器
- 8. 瀝青檢測
- 9. 酶標儀洗板機
- 10. 凝膠凈化系統(tǒng)
- 11. 氣質聯(lián)用儀
- 12. 氣體發(fā)生裝置
- 13. 水份測定儀
- 14. 色譜類
- 15. 水質分析、電化學儀
- 16. 石油、化工產品分析儀
- 17. 實驗室管理軟件
- 18. 同位素檢測
- 19. 透視設備
- 20. 旋光儀
- 21. 濁度計
- 22. 折光儀
- 顯微鏡
- 電化學分析類
- 其他
按專業(yè)實驗室分- 化學合成
-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細胞工程類
-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病理設備
- 1. 乳品類檢測專用儀器
- 1. 細胞分析儀
- 2. 細胞培養(yǎng)用品
- 3. 細胞融合、雜交
- 1. 種子檢測專用儀器
- 層析設備
- 動物實驗設備
- 糧油檢測
- 生物類基礎儀器
- 植物土壤檢測
- 1. 動物呼吸機
- 2. 動物固定器
- 3. 仿生消化系統(tǒng)
- 1. 電泳(電源)儀、電泳槽
- 2. 分子雜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儀
- 5. 紫外儀、凝膠成像系統(tǒng)
- 藥物檢測分析
- 地質
- 紡織
- 分析儀器
- 農產品質量監(jiān)測
- 1. 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
- 2. 農產品檢測試紙
- 3. 農產品檢測試藥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檢測儀
- 5. 種子外觀品質分析儀
- 水產品質量安全
- 水產技術推廣
- 水生動物防疫
- 食品檢測實驗室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 計數(shù)儀
- 2. 水產品質安監(jiān)測
- 3. 水產品檢測試紙
- 4. 水產品檢測藥品
- 1. 快速檢測試劑盒
- 2. 肉類檢測儀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
- 4. 食品安全檢測箱
- 5. 食品檢測儀器配套設備
- 6.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檢測儀
- 8. 相關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監(jiān)測
-
暫無數(shù)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
暫無數(shù)據,詳情請致電:18819137158 謝謝!
熱銷品牌 - 工業(yè)儀器
- 戶外儀器
- 環(huán)境監(jiān)測
- 便攜式儀器
- 在線式儀器
缺乏有效檢測方法致食用調和油標準難產
[2013/9/3]
調和油缺乏國家標準調和油原料比例成迷
花生調和油、橄欖調和油、深海魚油調和油,這些調和油大家都可以在超市的貨架上可以看到。但這些產品中的花生、橄欖、深海魚油等比較貴重的原料,在調和油里的比例究竟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
在當前食用油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以一百塊錢的大豆油品為例,刨除了生產、包裝和銷售的成本,大概只能賺取三塊錢左右,也就是大概3%左右的盈利水平。相比較而言,一百塊錢以大豆為基礎的調和油,盈利可以達到6塊錢,增加了一倍,但里面大豆的比例卻不得而知。
根據業(yè)內人士介紹,目前市場上很多的花生調和油當中的花生比例不會超過10%,但冠以花生調和油名字之后價格卻可以大幅提高。中國糧油協(xié)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瑞元認為,調和油市場一直缺乏國家標準,在巨額利潤的誘惑下,一些企業(yè)可能會對調和油中各個原料的比例進行適當?shù)恼{節(jié),他也期待著各家企業(yè)能夠盡快公布原料比例。
王瑞元:因為現(xiàn)在沒有國家標準,所有企業(yè)可以用自己的品牌冠名,今后國家標準出臺以后,不能隨便冠名,我們通稱“適用調和油”,調和油標準半年前就開始準備,很快就出來。我也希望有些企業(yè),特別是大企業(yè)向百姓公布自己的配方。
中儲糧公布調和油配方揭開油市潛規(guī)則
一桶花生調和油含多少純花生油?也許達到33%,也許不足10%,甚至只有花生香精,但冠以花生調和油的名字后,價格卻可以大幅提高,這在食用油市場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日前,中儲糧油脂公司一款食用調和油新產品的發(fā)布引起了高度關注。與市場上大多數(shù)同類產品不同的是,這一次,在這款新產品的外包裝上明確標注著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油品的比例。率先公布成分比例,中儲糧油脂公司的舉動在很多業(yè)內人士看來不過是一種營銷、推廣的策略,但對媒體和公眾而言,卻是擊中了目前市場上食用調和油隨意勾兌、冠名混亂的要害。
業(yè)內人士指出,目前市場上的花生調和油中花生油的比例都不超過10%,冠以花生調和油的名字后,價格卻可以大幅提高。由于調和油的產品配方不強制公開,一些廠商為了降低成本,傾向采用成本較低的油種作為調和油的主要成分。另外一些廠家則肆意夸大宣傳單種油的含量;更有一些不法廠商將動物油甚至用低廉有害的花生香精摻入調和油中。
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慶榮介紹,食用調和油是一種高毛利率產品,調和油生產企業(yè)往往是用價格低的食用油作為調和油的主要成分,用低價食用油作主要成分,卻用高價油品來為調和油命名,這是當前食用調和油市場存在的“潛規(guī)則”�!氨热玳蠙煺{和油、芝麻調和油,其實橄欖油、芝麻油在其中的占比還不到1%,而加入了大量廉價的棕櫚油,市場售價卻不菲。”此次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公開“揭黑”,指出了市場上存在調和油所含各種油料的具體成分和比例不透明的現(xiàn)象。
受阻“檢測關”食用調和油國標難產
在食用植物調和油市場,國家標準缺位問題一直備受關注。記者近日通過業(yè)內人士了解到,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仍在征求意見階段,由國家衛(wèi)計委征求農業(yè)部、商務部、國家糧食局等部門意見。目前國家標準遲遲沒有出臺,核心問題在于缺乏有效準確的檢測方法。
早在2005年,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的編制就被提上日程,2008年《食用植物調和油》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完成,并提交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定。去年8月,中國糧油學會一位負責人表示,食用植物調和油國家標準有望于當年底或今年上半年出臺。
然而,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并未如期出臺。國家衛(wèi)計委有關人士不久前透露,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的修訂整合工作已啟動,要將調和油納入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中,增加相關數(shù)據定義和安全指標,并添加標識要求,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據了解,食用調和油市場存在混淆概念、隨意冠名、以次充好等問題,特別是調和油成份和配比標準模糊不清,讓不少企業(yè)有了“暗箱操作”的空間。如以較高價格銷售的所謂“橄欖調和油”、“花生調和油”中,實際只含有很少量的橄欖油、花生油。
針對這種現(xiàn)象,中儲糧油脂公司去年率先公布其食用油產品的主要成分和配比,近日又聯(lián)合專業(yè)院校和科研機構首度公開了調和油產品的檢驗方法,希望以此推動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的出臺。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何東平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通過離子遷移法可以對食用調和油進行定性檢測和識別,檢出率能夠達到98%,下一步還將繼續(xù)進行定量檢測的研究。爭取明年將此種檢測方法作為行業(yè)標準進行立項,一旦檢測方法的行業(yè)標準確立,食用調和油的國家標準有望很快出臺。
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副會長王興國認為,很多機構都在進行檢測方法的研究,如果能夠盡快出臺食用調和油檢測方法的行業(yè)標準和國家標準,將有利于調和油市場的監(jiān)管和消費者利益的保護。
花生調和油、橄欖調和油、深海魚油調和油,這些調和油大家都可以在超市的貨架上可以看到。但這些產品中的花生、橄欖、深海魚油等比較貴重的原料,在調和油里的比例究竟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
在當前食用油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以一百塊錢的大豆油品為例,刨除了生產、包裝和銷售的成本,大概只能賺取三塊錢左右,也就是大概3%左右的盈利水平。相比較而言,一百塊錢以大豆為基礎的調和油,盈利可以達到6塊錢,增加了一倍,但里面大豆的比例卻不得而知。
根據業(yè)內人士介紹,目前市場上很多的花生調和油當中的花生比例不會超過10%,但冠以花生調和油名字之后價格卻可以大幅提高。中國糧油協(xié)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瑞元認為,調和油市場一直缺乏國家標準,在巨額利潤的誘惑下,一些企業(yè)可能會對調和油中各個原料的比例進行適當?shù)恼{節(jié),他也期待著各家企業(yè)能夠盡快公布原料比例。
王瑞元:因為現(xiàn)在沒有國家標準,所有企業(yè)可以用自己的品牌冠名,今后國家標準出臺以后,不能隨便冠名,我們通稱“適用調和油”,調和油標準半年前就開始準備,很快就出來。我也希望有些企業(yè),特別是大企業(yè)向百姓公布自己的配方。
中儲糧公布調和油配方揭開油市潛規(guī)則
一桶花生調和油含多少純花生油?也許達到33%,也許不足10%,甚至只有花生香精,但冠以花生調和油的名字后,價格卻可以大幅提高,這在食用油市場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日前,中儲糧油脂公司一款食用調和油新產品的發(fā)布引起了高度關注。與市場上大多數(shù)同類產品不同的是,這一次,在這款新產品的外包裝上明確標注著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油品的比例。率先公布成分比例,中儲糧油脂公司的舉動在很多業(yè)內人士看來不過是一種營銷、推廣的策略,但對媒體和公眾而言,卻是擊中了目前市場上食用調和油隨意勾兌、冠名混亂的要害。
業(yè)內人士指出,目前市場上的花生調和油中花生油的比例都不超過10%,冠以花生調和油的名字后,價格卻可以大幅提高。由于調和油的產品配方不強制公開,一些廠商為了降低成本,傾向采用成本較低的油種作為調和油的主要成分。另外一些廠家則肆意夸大宣傳單種油的含量;更有一些不法廠商將動物油甚至用低廉有害的花生香精摻入調和油中。
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慶榮介紹,食用調和油是一種高毛利率產品,調和油生產企業(yè)往往是用價格低的食用油作為調和油的主要成分,用低價食用油作主要成分,卻用高價油品來為調和油命名,這是當前食用調和油市場存在的“潛規(guī)則”�!氨热玳蠙煺{和油、芝麻調和油,其實橄欖油、芝麻油在其中的占比還不到1%,而加入了大量廉價的棕櫚油,市場售價卻不菲。”此次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公開“揭黑”,指出了市場上存在調和油所含各種油料的具體成分和比例不透明的現(xiàn)象。
受阻“檢測關”食用調和油國標難產
在食用植物調和油市場,國家標準缺位問題一直備受關注。記者近日通過業(yè)內人士了解到,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仍在征求意見階段,由國家衛(wèi)計委征求農業(yè)部、商務部、國家糧食局等部門意見。目前國家標準遲遲沒有出臺,核心問題在于缺乏有效準確的檢測方法。
早在2005年,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的編制就被提上日程,2008年《食用植物調和油》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完成,并提交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定。去年8月,中國糧油學會一位負責人表示,食用植物調和油國家標準有望于當年底或今年上半年出臺。
然而,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并未如期出臺。國家衛(wèi)計委有關人士不久前透露,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的修訂整合工作已啟動,要將調和油納入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中,增加相關數(shù)據定義和安全指標,并添加標識要求,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據了解,食用調和油市場存在混淆概念、隨意冠名、以次充好等問題,特別是調和油成份和配比標準模糊不清,讓不少企業(yè)有了“暗箱操作”的空間。如以較高價格銷售的所謂“橄欖調和油”、“花生調和油”中,實際只含有很少量的橄欖油、花生油。
針對這種現(xiàn)象,中儲糧油脂公司去年率先公布其食用油產品的主要成分和配比,近日又聯(lián)合專業(yè)院校和科研機構首度公開了調和油產品的檢驗方法,希望以此推動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的出臺。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何東平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通過離子遷移法可以對食用調和油進行定性檢測和識別,檢出率能夠達到98%,下一步還將繼續(xù)進行定量檢測的研究。爭取明年將此種檢測方法作為行業(yè)標準進行立項,一旦檢測方法的行業(yè)標準確立,食用調和油的國家標準有望很快出臺。
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副會長王興國認為,很多機構都在進行檢測方法的研究,如果能夠盡快出臺食用調和油檢測方法的行業(yè)標準和國家標準,將有利于調和油市場的監(jiān)管和消費者利益的保護。